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的**特性及施工使用方法
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的**特性:
1. 色彩:**聚氨酯颗粒,表面颜色柔和,颗粒状表层,防止耀眼刺眼阳光的反射,美观耐久,并可采用多色彩搭配。
2. 经济:维护便利,节省治理用度。
3. 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安全性:可防止跌倒所发生的运动伤害。
4. 粘接性:特殊施工处理,硅pu塑胶跑道施工工艺,粘接力强,可按捺水分上升,无气泡,剥离等现象。
5. 平坦性:施工使用自流平材料,表面平坦,能符合特别平坦的比赛场地要求。
6. 耐冲击力:具有强韧的弹性层及缓冲层,丽水塑胶跑道施工工艺,可吸收强劲的冲击,表面不会受损。
7. 抗钉力:在受力使用频繁的百米起跑点,也不会受到钉鞋或起跑架破坏。
8. 耐磨缩性:不会由于田径器材的重压而无法恢复弹性。
9. 耐磨性:耐磨耗性小于2.5%,满足各级学校长时间,高使用频率的需求。
10. 冲击力吸收:适度吸收脚步冲击力,减少运动伤害,高中塑胶跑道施工工艺,长期训练及比赛均相宜。
塑胶跑道施工工艺也称“塔当”跑道,由聚氨酯材料制成。1937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发现异与氢的聚合反应,从此将聚氨酯引进了现代化学工业。这种合成材料的许多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和塑料,无论强力、硬度、弹性的可调范围都更宽泛,一时成为建筑界的新宠。
1961年,体育场塑胶跑道施工工艺,美国明尼苏达的“3M”公司铺设了条200米聚氨酯跑道,不过那是为赛马使用的。1963年聚氨酯跑道开始用于田径比赛并立刻引起各国重视,国际奥委会很快正式承认了这一“新生事物”,墨西哥奥运会之后,塑胶跑道便成为国际田径比赛*的基本设施了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2008年中国·北京*29届奥运会和2009年德国·柏林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主场馆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均为预制型塑胶跑道,代表塑胶跑道的发展方向。
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全天候使用:任何季节及温差,均能维持高水准的品质,雨后更能立即使用,增加利用时间,提高场地使用率。弹性: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,可化减少体力的消耗(cume),增进竞赛成绩。冲击力吸收:适度吸收脚部冲击力,减少运动伤害,长期练习及比赛均适宜。耐候性:不会因紫外线(Ultraviolet rays)、臭氧、酸雨的污染而褪色、粉化或软化,并能长期保持其鲜艳的色彩。耐磨性:耐磨耗性小于2。5%,满足各级学校长时间,高使用频率(frequency)的需要。